最严政策出炉!浦东入户年限要满4年?
时间:2024-04-11 13:46 点击:768
最严政策出炉!浦东入户年限要满4年?
早些年,在推荐新上海人规划学区的时候,浦东是提及率最高的一个区。
原因无他,一是因为浦东小升初户籍对口,通过买房就能轻松置换优质初中学区,适合更多家庭情况的群体选择;
二是因为浦东的入户年限比起浦西动辄三年三户口来说要求较低,对新上海人来说选择更多。
当时,不少一二梯队的好学校,买了房就能进,有些甚至可放宽到居住证+房产即可。
然而这些年,这个现象正在逐步被颠覆。
从2021年开始,浦东率先提出了一个概念,叫“入户时限逐年递增”。
即,2021年要求满一年的学校,2022年要求满两年,2023年要求满三年,2024年要求满四年……
以此类推。
今年招生简章出来,以建平西校(华城校区)为代表的部分浦东公办初中,甚至提出了2025年要求满四年的要求。
不少家长心慌慌,纷纷跑来问我,自家孩子2026年上学,难道要满五年才能读书?
这句话对也不对,具体如何,下文详细展开。
年限再加码!入学更难了?
4月8日到9日,浦东各中小学集中发布了2024年的招生简章,其中不少学校对入户年限都有明确的规定。
但同时也发现,相较去年更加严格的学校更多是初中,而非小学。
翻遍了已经公布招生简章的二十余所家长耳熟能详的一二梯队学校,大概总结如下:
3. 小学去年要求1年的明年都升2年。
更详细的要求,我也贴到下面,家长们可以自行查看自己目标校的年限要求。
截止发文日期,除了一所建平实验小学尚未公布之外,应该基本涵盖了浦东所有要求入户年限的学校了。
不过枣庄路上这个建平实验小学,去年就已经预警了2024年需要满3年,我估计它和其它一梯队小学差别不大,大概率2025年也会要求满三年。
逐条来看,初中增加年限还是非常好理解的。
虽然大环境下近些年出生率降低导致适龄儿童减少,入学需求减弱,但其对学校招生的影响却是滞后的。
目前小升初这批孩子,如无意外情况的话,出生日期应当在2012年9月1日到2013年8月31日之间,这两年,也正是上海的生育大年。
再加上前些年上海大力的人才引进政策,可以说到目前小升初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。
不负责任地毛估一下,上海小升初的入学压力,等到2016年出生的这一批娃进入初中之后才会逐步缓解。
但小学年限非但没有放松,有的甚至还加码就稍微有些出乎意料了。
事实上从去年开始,公众号后台就会一直收到类似唱衰学区的言论,
考大学没用、买学区没用、出生率降低等言论基本过几天就能蹦出来一条,类似观点在互联网上也屡见不鲜。
更难听极端的话我就不放了,我想说的是,这和我在线下接触到的真实家长态度完全不一致。
这种感觉是非常割裂的。
这不由让我想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观念——“二八定律”。
这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学定律,运用到互联网运营中那就是“大多数用户是沉默的”。
如果因为少部分的发声作出错误的判断,忽略了大部分人的需求,那作出的决策自然不会是正确的。
当然,我并不否认目前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,被迫内卷、教育、就业等等民生问题亟待解决,但如果一味被互联网的负面信息裹挟,简单粗暴选择“躺平”,是一种非常不聪明的做法。
新闻学里有个概念叫“议程设置”,不同的媒介通过赋予不同议题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,进而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重要性的判断。
这一点,在自媒体信息无孔不入的当下,影响是更加泛滥的。
扯远了,回归正题。
已知建平西、进才北等一梯队初中2025年要求入户年限满四年,那是不是意味想要置换这些初中学区的,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就得买入了?
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要先搞清楚这个年限规定是怎么来的。
以浦东为例,一所初中对口若干个小区,里面可能大概有个几千户,但学校每年招收的班级数量是有限的。
以建平西为例,华城校区2024年招收18个班,每个班官方说不超过50人,就按50个人算,大概总共招收900人。
那如果建平西校华城校区对口小区中,今年需要上初中的孩子超过900个的话,就会涉及到一个录取先后顺序的问题。
排序的依据就是户口迁入对口房产的时长。
而学校方会在每年发布招生简章之前,进行一轮摸排,根据对口小区中适龄儿童的数量,发布一个落户年限截止时间,就像建西这样。
实际上是不是真的要满这么多年呢?也不见得。
譬如说闵行区的闵实验畹町校区,2023年招生简章要求入户年限满1年,实际上也有刚落户就被录取的;
但也有浦东的建平实验小学,2023年招生简章要求入户年限满2年,有不足2年的被统筹至金业校区的。
这种情况,官方有白纸黑字的招生简章在前,即使被统筹家长也是不占理的。
这么看来,把这种预警理解成一种“免责声明”,思路是不是一下子清晰了?
政策放在这里了,如果头铁还一定要来赌,那被统筹也就不能怪学校了。
所以,对想要置换这些初中的家庭来说,早下手是肯定没错的。
就算明年不一定真的要四年,但排得越靠前,安全感就更多一分。
另外,可以优先选择集团校,这样即使万一被统筹,也是集团内校区统筹,保底性会更强一些。
合适才是最好的